1.个人简介
罗卫东,女,四川南充人,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文字学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获文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1994年在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辞典编辑室工作。199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北京语言大学任教,2010-2011学年,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后项目访问学者。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古汉语教研室主任、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副主任。
2.学术研究
2.1研究领域:汉语言文字学,文字学方向
2.2近三年主持科研项目 (2017-2019)
2.2.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春秋金文及其地域特征研究(12YJA740056),已结项。
2.2.2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房山琉璃河出土燕国铜器铭文及相关问题研究(13WYB007),已结项。
2.2.3 北京语言大学校级重大项目:商周青铜器自名、定名整理与研究(18ZD001),在研。
2.2.4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重点项目:北京地区三大博物馆收藏青铜器自名、定名整理与研究(19JDYYA001),在研。
2.3科研获奖 无
2.4科研成果(2017-2019)
2.4.1《战国燕兵器铭文“御”字补说》,《战国文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西书局2017年。
2.4.2《燕国兵器自名“釱”字考释》,《文献语言学》第六辑,中华书局2018年。
2.4.3《谈谈〈〉器名问题》,《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二辑,中华书局2018年。
2.5 2017-19年参加的学术会议
2.5.1——2017年4月23日,参加“《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成果发布会”
2.5.2——2018年7月3日至5日,参加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主办的“第四届文献语言学国际学术论坛暨青年论坛”。
2.5.3——2018年9月14日至16日,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研究学术研讨会”。
2.5.4——2018年10月9日至11日,参加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主办的“纪念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二十二届年会”。
2.5.5——2018年11月17日,参加“《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成果发布会”,“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2.5.6——2018年12月14日至15日,参加波恩孔子学院与波恩大学汉学系合作举办的“首届国际古汉语教学会议”。
2.5.7——2019年6月3日,主办“青铜器、金文与商周礼乐文化研讨会”。
2.5.8——2019年6月28日至30日,参加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五届文献语言学国际学术论坛暨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
2.5.9——2019年8月29日,参加北京师范大学“陆宗达先生《〈说文解字〉同源字新证》新书发布会》”。“数字化《说文解字》研究与应用平台上线发布会”。
2.5.10——2019年8月29日至30日,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纪念章太炎先生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会”。
2.5.11——2019年10月11日至12日,参加北京语言大学历史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历史语言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汉语史研究新视界高端论坛”。
2.5.12——2019年10月21日至23日,参加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2019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
2.5.13——2019年11月22日,参加《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成果发布会。
2.5.14——2019年11月23日,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闻一多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暨专题展览”。
2.5.15——2019年11月23至24日,参加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举办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古典学论坛暨《甲骨文摹本大系》编纂座谈会”。
3.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包括:汉字学(中外本科生)、古文献阅读(《论语》或《左传》选读)(中外研究生)、春秋金文选读 (中外研究生)、金文研究(中外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