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東教授講座成功舉辦

发稿时间:2020-12-08 [ 字体: ]

2020年12月4日下午4點,由北京文獻語言與文化傳承研究基地、北京語言大學文獻語言學研究所主辦的文獻語言學系列講座第八十四講在教四樓204信息化室舉行。北京語言大學徐朝東教授作了題為《漢語官話“喫(吃)”及見組字聲母讀tʂ/ts音變之考察》的報告,魏德勝教授主持了此次講座。

“喫”字聲母在現代南方漢語方言、江淮等官話中讀k-/tɕ-,北京等官話則讀tʂ-/ts-。這是爲什麼呢?學界看法不一。基於此,徐朝東教授談論了自己的看法。

徐朝東教授對《普通話基礎方言基本詞彙集·語音卷》93個官話方言點中見組聲母讀tʂ/ts-現象進行了系統的考察。“喫”字在現代官話中聲母讀音有四類:1.讀tɕh-,如泰如片南通tɕhiɛʔ,洪巢片南京tɕhiʔ、蕪湖tɕhieʔ、連雲港tɕhiɪ,西南官話川黔片達縣tɕhie等。2.讀tʂh-,如江淮官話合肥tʂhiəʔ、膠遼官話煙臺tʂhʅ等。3.讀tsh-,如晉語離石tshəʔ,中原官話信陽tshɿ等。4.讀tʃh-,如膠遼官話青島、諸城tʃhɿ。利用這些方言材料,我們可以構擬出“喫”字在官話中見組開口字讀音的歷時變化:*tɕhieʔ>tʂhieʔ>tʃhieʔ>tʂhʅe>tʂhe>tʂhʅ>tshɿ。見組開口陰聲字,如離石方言見組止蟹攝開口字“雞基機飢技”等。見組開口陽聲韻字,如南通方言見組字“今金緊敬經tseŋ、勤輕慶tsheŋ”等,這些字包括臻深曾梗4攝,內(深曾)外(臻梗)轉都有,也無關重紐之別。這裡以見組侵尋韻字爲例,其演變過程是*kiəm>kiən>tɕiən>tʃiən>tʂiən>tʂəŋ>tsəŋ>tseŋ。

“劇”字則是官話中見組合口字讀音的例子,其歷時變化是*ɡiʔ>tɕyʔ>tʃyʔ>tʂuʯ>tsuʮ。“劇”在《中原音韻》後有*kyʔ音。官話方言除了江淮官話外大部分“劇”音來源於此。其他見組合口陰聲音字讀tʂ-/ʦ-,主要是遇攝字,如安慶讀tʂʯ,合肥、離石tsʮ。見組合口陽聲字讀tʂ-,主要是梗山通臻攝字,見於膠遼、西南、江淮等官話方言點。大連梗攝“傾tʂhuŋ”的演變過程是*kiuəŋ>tɕyəŋ>tʃyəŋ>tʂuəŋ>tʂuŋ(ə→∅/Cu_ŋ)。

“喫”類字是“tɕh+展唇前高元音”,“劇”類字是“tɕ+圓唇前高元音”,[前高元音]導致tɕ-類聲母的捲舌化,正好趕上知章組三四等字的捲舌化過程。諸城方言中,“喫”類字、“據”類字讀tʃ-聲母,其後接或低或高的元音,與北京等讀tʂ-聲母的性質相同,諸城tʃ-聲母是tʂ-類聲母的方言變體。

非官話漢語方言中,“喫”“據”類音讀k kh-/tɕtɕh-聲母居多,tʂtʂh-/ʦtsh-的聲母的也存在,這是因為其毗鄰官話區或受官話影響的。如徽語旌德“喫tshɿʔ”,與江淮官話接壤;客家話安遠、湘語灌陽、吳語金壇西崗、贛語潛山等地也出現讀tʂtʂh-/ʦtsh-聲母。徐朝東教授強調,非官話的漢語方言中,這種演變首先發生在見組三四等字,逐漸擴散到見組二等字,因而加入到tɕ->tʂ->ʦ-過程中。

徐朝東教授最後總結說:“喫”聲母,在中古讀*kh,唐五代時期顎化讀*tɕh,《中原音韻》時期讀*tʃh,十六世紀開始在北方漢語中讀*tʂh。“喫”與“劇”,見組開口與合口三四等字受到後接前高元音的影響,發生了顎化*ki>tɕ-,之後重走了知章組聲母的捲舌化、前化道路。

(供稿:張續龍 責任編輯:楊蒙生)

北京文獻語言與文化傳承研究基地

北京語言大學文獻語言學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