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啟明教授講座“談談王力先生的漢語方言分區”在北京語言大學成功舉辦

发稿时间:2020-11-30 [ 字体: ]

2020年11月27日下午四點,由北京文獻語言與文化傳承研究基地、北京語言大學文獻語言學研究所主辦的文獻語言學系列講座第八十三講在北京語言大學教四樓204信息化室舉行。西南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汪啟明先生作了題為“談談王力先生的漢語方言分區”的報告,講座由魏德勝教授主持。

3微信图片_20201130110435.jpg

講座伊始,汪啟明教授提出漢語方言分區是漢語方言研究中最成問題的問題,並指出漢語方言分區研究是熱點與難點問題,但因分區數量、方法、標準等影響,學界眾說紛紜;雖然八大方言區在語言教學中早為共識,但並不是定論,同時指出學界鮮有學者談及王力先生的漢語方言分區。

汪教授首先提出了方言分區的幾個問題,分別是:分區的主觀性與客觀性、方言分區的有意識與無意識、方言分區的歷時與共時、方言地理分佈與現象位移、方言分區的標準及演變、方言分區的材料問題、教學分區與研究分區。汪教授指出方言具有可分性且方言分區都是人“為”的。基於以上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分區問題的複雜性,從客觀上,其複雜表現在分佈狀況上;從主觀上,则複雜在標準上。学界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面對相同的材料,分出的結果卻不同,見仁見智。分區的標準有單一標準和綜合標準、主要標準和次要標準等。汪教授提出基於模糊學的多標準多方言區設想,差異與聯繫是對立統一的,所謂幾大方言區,這個“大”應該是個模糊量,各個邊界也是一個模糊地帶,所以方言分區不必一統天下。任何方言分區,只要有明確的標準、明確的目的,都是允許的。

汪啟明教授指出,王力先生在漢語方言研究方面有四大奠基之作,其方言分區使用單一標準,即方言區語音特徵,共分出五大方言區:官話、吳語、閩語、粵語及客家話,這五大區在現代漢語方言分區中均成定論。後來,袁家骅先生《漢語方言概要》之七大方言區較王力所分的方言區多出湘、贛兩個,李榮先生《中國語言地圖集》之十區,又多了晉、徽、平三個。王力先生是中國現代方言學的奠基人之一,其方言分區承前啟後,功不可沒。

魏德勝教授作了總結發言,強調了現代漢語方言研究日益受到重視,方言分區問題值得重視,汪教授提出的许多问题,值得大家去關注與思考。對王力先生方言研究的評價,關乎方言學史的開掘,同時可以綜合考察西漢揚雄《方言》以來有關漢語方言區的劃分,以完善有關學術史的研究。研究基地的徐朝東教授和外國語學部的張生珍教授等就方言與中華文化的傳播、方言分區與漢語教學等問題與汪教授進行了討論,汪教授一一作答。講座在掌聲中圓滿結束。(劉劍 供稿)

(責任編輯:楊蒙生)

北京文獻語言與文化傳承研究基地

北京語言大學文獻語言學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