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語言學系列講座第七十二講:乾嘉學術的理必、理校和理訓

发稿时间:2019-12-24 [ 字体: ]

文獻語言學系列講座第七十二講:乾嘉學術的理必、理校和理訓

主講人:馮勝利 教授

時間:11月15日(星期五)14:30-16:30

地點:北京語言大學教四樓213室

摘要:

本講從中國學術自己發展的科學思想的角度,討論乾嘉文獻語言研究中的理性思維(rationalism)。文章首先指出:戴震首創了“理必”思想,而其弟子段玉裁和王念孫則恢廓其說——段氏發明了“理校”之說、王念孫獨創了“理訓”之法;師徒三人的“理必”“理校”和“理訓”代表了乾嘉皖派考據學成果中的理性思維(rational reasoning)和科學方法(scientific method)。文章最後指出:從乾嘉學者的小學中,我們可以發掘出他們“理性發明”的學術理路和實踐。這種革命性的學術理路,經傅斯年和胡適提倡的“材料之學”之滌蕩後,幾近匿跡,故而黃季剛先生所云“今發現之學興,發明之學替”,在今天看來,就更能發覆學術範式轉型之意義。

附:

文獻語言學系列講座往期目錄

主講人

講座題目

第1講

華學誠 教授

文獻學方法與語言學著作研究

第2講

郭錫良 教授

談談古書閱讀與文獻語言學

第3講

張民權 教授

萬光泰與《元朝秘史》音韻研究

第4講

孫玉文 教授

音變構詞研究與文獻學方法

第5講

王 寧教授

文獻語言學的特點和方法

第6講

姚振武 研究員

試論上古漢語語法的綜合性

第7講

張 赬 教授

語篇視角的上古文獻語法研究

第8講

楊榮祥 教授

論上古漢語的連動共賓結構的衰落

第9講

劉 釗 教授

出土文獻與山川崇拜

第10講

魯國堯 教授

中國人認識自己語言的千年史

第11講

魯國堯 教授

十八世紀中國語言學處於世界前列

第12講

李添富 教授

談《異體字字典》

第13講

羅衛東 教授

文獻閱讀與金文考釋

第14講

佐藤晴彥 教授

國圖《水滸傳》殘卷之出版年代考

第15講

李守奎 教授

戰國文字的特點與戰國文字的學習研究

第16講

張美蘭 教授

《清文指要》的文獻整理與清代語言研究

第17講

張 猛 教授

《周易》之道與學問之道

第18講

楊寶忠 教授

“廣韻”疑難字的發現與考釋

第19講

魏德勝 教授

文獻語言學的問題和思路

第20講

徐朝東 教授

河西寶卷所見明清西北地區的方音現象

第21講

孟蓬生 研究員

創新研究漫談

第22講

馬重奇 教授

西方傳教士編撰的閩方言文獻的挖掘與研究

第23講

吳福祥 教授

多義性、同詞化與語義圖

第24講

黃樹先 教授

說“賓客”

第25講

楊 軍 教授

舊材料與新方法——從反切結構看反切的層次與性質

第26講

徐正考 教授

漢語特有造詞法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

第27講

洪 波 教授

語法化的完形動因

第28講

張 博 教授

再論漢語同族詞語義關係驗證的必要性及驗證重點

第29講

胡敕瑞 教授

漢語存在結構與領有結構的歷時共性

第30講

王立軍 教授

字詞關係與訓詁實踐

第31講

李小平 教授

專業學術期刊論文寫作的一些細節問題

第32講

劉乃英 研究員

首都圖書館珍貴古籍述要及古籍數字資源介紹

第33講

郭錫良 教授

談談把《漢字古音手冊》改為《漢字古音表稿》的一些想法

第34講

華學誠 教授

談談文獻語言學

第35講

王 寧 教授

文獻語言學的普及和應用

第36講

邵永海 教授

古代專書詞典編寫淺議

第37講

楊永龍 研究員

詞音變化與構式省略:“別”的來源補說

第38講

羅衛東 教授

燕國兵器自名再考

第39講

李宗焜 教授

甲骨文與漢字形義的解釋

第40講

朱冠明 教授

李賀《秦宮》詩“生色”考

第41講

董志翹 教授

從漢文佛典用例看“何忽”“那忽”及其中“忽”的性質

第42講

黃天樹 教授

甲骨虛詞

第43講

程 龍 教授

近代西方人對“北京話”的學習與研究

第44講

蔣冀騁 教授

《說文解字》的注音釋義研究

第45講

魯國堯 教授

中國語言學思想史:土壤論

第46講

竺家寧教授

百年來的複聲母研究——理論和方法

第47講

華學誠 教授

古詞古義考索二例——兼談讀書與治學

第48講

李添富 教授

從假借的音讀條件談文獻解讀

第49講

趙平安 教授

充滿魅力的字源研究

第50講

馬重奇 教授等

音韻學研究的新視野

第51講

孟子敏 教授

“糝”的分佈及源流

第52講

石定果 教授

傳承:我的文獻語言學習經歷

第53講

蔣紹愚 教授

開關概念場中詞匯的歷史演變

第54講

董 琨 研究員

漢語的詞義蘊含與漢字的兼義造字

第55講

李運富 教授

讀原典,品原味:學史求真示例

第56講

郭永秉 教授

出土秦漢文獻讀解中二重證據法的使用尺度問題

第57講

程邦雄 教授

說“免”

第58講

趙長才 教授

對漢語負面排他標記來源的再探討——以中古譯經文獻為中心

第59講

內田慶市 教授

近代西方語言接觸對於漢語語言學的貢獻

第60講

黃 徵教授

敦煌俗語言學要論

第61講

梁曉虹 教授

日本佛教文獻與漢語史研究

第62講

陳斯鵬 教授

從用字習慣、字詞關係,到歷史漢字學

第63講

汪維輝 教授

《顏氏家訓·風操》“其父已往”索隱

第64講

李運富 教授

《說文解字》“从某”字探析

第65講

田 率 博士

虎鎣說略

第66講

黃 惇 教授

手稿等寫本文獻與書法

第67講

華學誠 教授

《詩》“不我屑以”解——兼論“不屑”的成詞

第68講

馮勝利 教授

語言、文學與科學

第69講

王貴元 教授

漢字形體詞符化與構形結構的體系性轉換

第70講

馮勝利 教授

訓詁的屬類與經學訓詁的實例及原理

第71講

徐富昌 教授

從《安大簡》“是刈是穫”談《毛詩》中的“是A是B”句式

北京文獻語言與文化傳承研究基地

北京語言大學文獻語言學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