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錫全教授“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談談編撰《甲骨春秋》的體會”講座綜述

发稿时间:2019-12-20 [ 字体: ]

11月29日下午,由北京文獻語言與文化傳承研究基地、北京語言大學文獻語言學研究所主辦的文獻語言學系列講座第七十四講在教四樓204室舉行。本次講座很榮幸的邀請到了黃錫全教授主講。黃教授現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鄭州大學特聘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雙一流”特聘教授,中國錢幣博物館研究院,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甲骨學大辭典”首席專家。本次講座題目是: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談談編撰《甲骨春秋》的體會。

講座伊始,黃錫全教授先闡述了本次講座的目的是與大家共同學習領導講話,回顧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的歷程及成就,傳承歷史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同時也談談鄭大承擔編撰《甲骨春秋》背後故事。本次講座從一、國家高度重視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二、如何編好《甲骨春秋》紀念冊;三、回顧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來有關方面的發展與成就以及四、黃老師自己的幾點體會四個方面展開。本次講座黃教授准備了300多張珍貴畫面供大家觀看,與圖書出版圖冊不完全一致。

首先,黃教授談到國家高度重視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1899-2019),黃教授指出今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120年來,發現、發掘、收藏、整理、著錄、研究等經歷了曲折的歷史,作出了艱苦的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視。為慶祝或紀念這一重要時段的歷史成就,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國家語委、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教育部、國家語委牽頭,組織了幾個重要活動,分別是: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至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在此指出“中國字是中華文化傳承的標志,殷墟甲骨文距離現在3000多年,3000年來,漢字結構沒有變,這種傳承是真正的中華基因“;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這些學科看上去同現實距離較遠,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需要時也要拿得出來、用得上。還有一些學科事關文化傳承的問題。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視這些學科,確保有人做、有傳承。另外黃教授還特意介紹了今年(2019年)安排并實施幾項重大的紀念活動,分別是:1.2019年10月18日在安陽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2.11月1日在人大會堂召開座談會,習總書記發來賀信,賀信從五個方面對大家產生了五個方面的影響: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氣,增强了信息,提高了認識,明確了方向。孫春蘭副總理也作出了重要講話,可以歸納爲貫徹落實,加强保護,深化研究,培養人才,繼承弘揚五個方面、3.舉辦”証古澤今“展覽、4.編輯紀念冊、5.拍攝紀錄片(11.22播出湖南教育電視臺CCTV-9)、6.編撰甲骨文研究論文精選(120篇)(復旦2020年)。

之後,黃教授淺談了如何編好《甲骨春秋——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紀念冊。甲骨文發現120年來各方面成就斐然,16萬多片珍貴實物、資料,分散各地,研究成果全面開花,圖書論著堆積如山,各種會議密集、組織星羅棋佈,影響深遠,前景可觀,黃教授也講到在這一過程中曾多次召開會議討論,得出重在總結、宣傳、普及的結論。黃教授在講座中講到,編撰紀念冊首先要明確什麽是甲骨文、甲骨學,甲骨文更多的指甲骨文字而甲骨學則是研究主要刻寫在商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内容及與之相關的人文學科。所以,編撰圖冊側重甲骨學。在編撰過程中曾有一片甲骨驚天下,科學發掘去鐵證,收藏著錄多匯集,研究領域廣闊深,舉世矚目影響遠,中華文化有傳承;回顧歷史,梳理成就,俯視今朝,展望未來等考慮。而根據“以史為綱“的建設分四個階段統領,分別是:發現探索階段(1899-1927年),發掘促進階段(1928-1948年),專題創新階段(1949-1972年),集成發展階段(1973-2019年);但最後考慮的是分爲七部分,采取圖文并茂方式展現,分別是:目錄、前言、第一編 甲骨初識、第二編 甲骨發掘、第三編 甲骨藏錄、第四編 甲骨内容、第五編 甲骨研究、第六編 甲骨學者、第七編 甲骨影響、鳴謝、附錄:甲骨學120周年大事記(1899-2019)、鳴謝等篇。之後黃教授還分享了編輯圖冊目的及意義。

講座的第三部分,黃教授對甲骨文發現歷經的120周年進行了歷史回顧。甲骨文發現有重大的意義,并且隨著大量文物的出土,甲骨文研究早已成爲世界性的獨立學科——甲骨學。之後黃教授就甲骨文的發現、甲骨文究竟為何物、甲骨的整治占卜、甲骨文例、甲骨的來源及學者的貢獻幾個方面對甲骨進行了梳理。隨後黃教授還向師生們普及了甲骨的科學發掘歷程,得出甲骨出小屯以及全國各地科學發掘成果,并且就甲骨相關著錄也進行了介紹。

講座的第四部分,黃教授就甲骨的整理研究進行了梳理。他提到,甲骨文一經發現,便引起中外學者的高度重視,因而甲骨學更成爲二十世紀中國的顯學之一,其所涉及的諸多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就甲骨内容來説,甲骨文所記載的内容極爲豐富,涉及當時天文、曆法、氣象、地理、方國、世系、家族、人物、職官、征伐、邢獄、農業、畜牧、田獵、交通、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災禍等,是研究中國上古特別是商代社會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具體包括:商王世系、神靈祭祀、邦國戰爭、田獵農耕、自然現象、天文曆法、疾病生育、記事刻辭、西周甲骨等方面。甲骨文一經發現,便引起中外學者的高度重視,因而甲骨學更成爲二十世紀中國的顯學之一,其所涉及的諸多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黃教授在科學研究方面從甲骨文字考釋、甲骨分期斷代、組類說、兩系說、電子信息檢索系統等方面進行了介紹。之後黃教授介紹稱甲骨學研究舉世矚目影響深遠,我們要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有組織、有機構、有能力協調各方,團結一切力量做好各方面工作,讓甲骨文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講座的最後,黃教授用《甲骨春秋》中的結束語結束了本次講座:甲骨面世兩甲子,傳承文明數千年,在新的歷史時期,國家重視,學者齊心,又有專委員會的指導和帶領,甲骨學事業必將更加健康地發展,更加科學地進步。甲骨文蘊含的中華文化基因,必將繼續遺傳,并在新時代激發出更加强大的活力!

通過黃教授的精彩講座,同學們收穫頗豐。概括來説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讓同學們對甲骨文及甲骨學有了系統的認識;二是讓同學們知道任何一項工作都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麽簡單,背後都需要付出數倍的努力,精心鑽研才能出成果;三是讓同學們對各自所有學科有了深刻的思考,也激勵在座的文字文獻學的同學對學習的熱情不能磨滅。最後,大家以熱烈的掌聲對黃教授的精彩演講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2019級研究生 劉劍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