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翹教授首先從叢書入手,簡要介紹了叢書的定義與分類,指出叢書以內容分有三類,分別是綜合類,如《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專門類,如《蒙學叢書》《凈土宗叢書》;匯集類,如《叢書集成》。董教授不僅列舉了各類實例,還詳細講解了每種叢書的歷史和價值,並說明如果想要快速查閱叢書,可以參考《中國叢書綜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1版,3冊),它能夠幫助我們提高效率。
之後,董志翹教授更加詳細地講解了關於類書的知識,說明了類書的定義,指出類書門類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綜合類,如《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太平御覽》《永樂大典》;另一種是專門類,如《太平廣記》(小說)、《冊府元龜》(政史資料)、《格致鏡原》(科技)、《佩文韻府》(文學語詞)等。隨後,董教授講到了叢書與類書在使用時的不同之處,即找某類、某種書籍時查叢書;找某類、某種資料時查類書。他还指出類書具有三大功能,即:儲存原始著述以備參考閱覽(校勘、輯佚、辨偽),提綱挈領便於引擎檢索(某一類資料的檢索),分門別類便於采用傳播。
董志翹教授特別對類書的功用做了詳細的說明。
一是“利用類書收羅研究資料”。這裏董志翹教授舉出了在工作中的實例來說明。在其曾經對《英藏敦煌文獻》第三冊七十九頁晚唐五代時期的《祭驢文》(S1477)做研究時,查閱了類書《太平御覽》卷九百一“獸部十三·驢”中前人對“祭驢”的描寫,從中得到了驢在唐宋時期是對人身份等級的象征這一結果。此外,董教授指出,我們不光要查閱類書,更要對原書進行考察,以防出現錯誤。
二是“利用類書進行輯佚”。 這裏董志翹教授舉出輯佚《啟顏錄》的例子。關於《啟顏錄》一書,歷代著錄甚為歧異,原書究竟是怎樣的面貌,已無從得知,存世的《啟顏錄》殘本或收錄遺文者有八種,各本所收笑話數量也大有出入,《啟顏錄校箋》共輯得《啟顏錄》笑話104則,分上、下兩編,上編是對敦煌寫卷中的40則笑話的校勘、箋注,下編是對《太平廣記》《類說》中輯得的64則笑話的校勘、箋注。
三是“利用類書進行校勘”。 這裏舉了魯迅曾用《藝文類聚》《初學記》等類書校勘《嵇康集》的例子。
四是“利用類書查找典故”。 此處以陸遊《幽居》中比較費解的“槎頭”和“粥面”為例,說明通過查找類書《佩文韻府》和《駢字類編》,可以發現這兩個詞其實是典故。
最後,董志翹教授通過大量的漢譯佛典也有叢書和類書這一觀點,引出了本次講座的另一個重點,即《經律異相》的研究價值。
董志翹教授的講解,例證豐富,內容充實,邏輯縝密,風趣幽默,不僅讓我們有關叢書和類書的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也讓我們認識到了佛教類書《經律異相》的重要價值。此外,董志翹教授還告誡同學們:做科學研究時應該進行廣泛的閱讀,不斷積累知識,要深入思考,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根據積累進行假設,求證並得出結論。
在談及佛教類書《經律異相》研究價值這一部分時,董志翹教授指出:(一)《經律異相》作為書名,“經律”是佛教經、律、論三藏的概稱;“異相”是相對於“同相”而言,是存在於萬事萬物具體形態、器物之間的差別相。全書分為22部,細分為51項,旨在顯示佛教境界的廣大,引起人們對佛教的敬信。(二)《經律異相》的研究價值:1、文獻學的研究價值。在寶唱纂成《經律異相》之前,已經出現了多部佛教著作。從文獻學上的影響而言,作為現存時代最早最為完整的佛教類書之一,對後世的佛教類書的體例和內容都有著重要的影響。2、文學的研究價值:《經律異相》包含了七百八十二則故事,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其中眾多的佛經故事和印度民間故事,為以後的戲曲、小說所取材。如:六識相爭、盲人摸象、曹冲稱象。3、漢語言文字學的研究價值。《經律異相》具有廣闊的社會性和生活覆蓋面,文筆生動,含有較多的口語成分,其文本和異文有較高的語料價值。
董志翹教授的講解,例證豐富,內容充實,邏輯縝密,風趣幽默,不僅讓我們有關叢書和類書的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也讓我們認識到了佛教類書《經律異相》的重要價值。此外,董志翹教授還告誡同學們:做科學研究時應該進行廣泛的閱讀,不斷積累知識,要深入思考,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根據積累進行假設,求證並得出結論。
北京文獻語言與文化傳承研究基地
北京語言大學文獻語言學